众所周知,长海海参、长海鲍鱼等早已是驰名全国的地域品牌,那么,下一个出圈的会是“长海海珍”家族中的哪一个呢?利好的消息是:大连正在创建“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而一道时尚预制菜“蒜蓉粉丝贝”无疑将助力“长海扇贝”在海鲜预制菜新赛道抢占先机,有望迅速成长为“长海海珍”大家族中又一个百亿产业,以及金字招牌。
长期以来,“长海扇贝”都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产业,在“长海海参”、“长海鲍鱼”,乃至“长海海胆”等闻名遐迩的地域品牌光环掩映下,“长海扇贝”一直“深藏功与名”,默默蓄势待发。事实上,“长海扇贝”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长海县率先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经过多年培养选育试验,建成了中国首个虾夷扇贝生产示范区,虾夷扇贝总产量占全国90%以上。早在2017年,“长海虾夷扇贝”就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海扇贝”产业从此有了一面品牌大旗。如今,“长海扇贝”主要品种有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等等,品种十分丰富。
近年来,长海县高度重视扇贝产业发展,特别是成为辽宁省海洋牧场示范县后,进一步加快扇贝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强力促进扇贝产业产值提升。
截至目前,长海县创建的扇贝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16 个,扇贝、海螺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已突破80亿元。当前,长海县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扇贝与海螺被确定为产业园主导产业,当地对这两大新兴海珍产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公开资料显示,长海县是国内最大的贝类增养殖基地,其中扇贝及海螺养殖是该县主导产业之一,它们年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30%以上。以2021年为例,长海县扇贝和海螺养殖面积达101.4万亩,总产量 24.4万吨,其中扇贝产量高达22.4万吨。
不仅如此,“长海扇贝”产业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从养殖生产环节不断向下延伸,“长海扇贝”加工产业颇为完善,长海扇贝、长海海螺等加工产值已突破61亿元。此外,“长海扇贝”产业还拥有“獐子岛善贝”、“獐子岛喜贝”等知名产品及品牌,以及多个有机食品认证。可以说,“长海扇贝”已占领了许多偏爱生猛海鲜消费者的心智。
“长海扇贝”产业还深度影响、强力带动着长海文旅产业高质量增长,推动长海休闲渔业崛起。据了解,长海县现有度假村、民宿海宿、渔家乐等数百家,渔业休闲观光企业十几家,年接待游客超过140万人次,文旅产业产值非常可观。而外地游客来长海游玩,餐桌上有一道“必上菜”就是长海扇贝,或清蒸,或蒜蓉佐味,或下面条,或包饺子……“长海扇贝”的鲜美口感及美誉度,正为长海文旅产业发展、长海县地区影响力,以及县域品牌价值等持续输出新力量。
“长海虾夷扇贝”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地域品牌可以获得相应保护及权益,而“长海扇贝”虽然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且同样名声在外,却因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地域品牌,因此很难得到充分保护,更难以获得品牌溢价红利,并且长海扇贝还时常遭到假冒,一些外地扇贝,比如南方扇贝等,打着“长海扇贝”幌子误导消费者,也给“长海扇贝”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长海海域深度较深,海水温度偏低,盐度偏高,所以,“长海海珍”的显著特点是生长周期长,营养积累充分,口味纯正鲜美,鲜而不腥。另外,长海县坚持绿色生态养殖,海洋牧场更进一步确保了“长海海珍”的绿色品质,消费者一听说是‘长海海珍’或者‘长海海鲜’,会立即伸出大拇指,认定其为高端高品质海鲜。”当地渔民表示,“长海扇贝”常常遭受假冒,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及“长海扇贝”的权益,这个方兴未艾的产业迫切呼唤一个统一强势的地域品牌,从而获得身份标签。
一枚扇贝究竟价值几何?这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刺痛感的问题。长海处于北纬39度黄金纬度上,深海冷水,海水纯净无污染,生态环境绝佳……资源禀赋如此得天独厚的海域出产的“长海扇贝”,只能作为低附加值产品,以原料交易为主,给外地深加工企业及品牌深加工产品作嫁衣裳,确实令人扼腕叹息。从这个角度来说,“长海扇贝”产业也急需打造一个地域品牌,赋能产业发展,挖潜产业价值,助力“这枚颇具传奇色彩的扇贝”真正健康成长,历难成珠。
跨越疫情阴霾笼罩下最艰难的三年,与许多产业一样,“长海扇贝”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如今,长海县将扇贝产业作为正在申报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之一,新的契机已然如春风般扑面而来。“预计到2024年,我们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将达到150亿元,扇贝、海螺两大主导产业规划面积将达118万亩,总产量50万吨,主导产业产值达120亿元。”长海县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海扇贝”将成为继“长海海参”、“长海鲍鱼”等之后,举全县之力打造的又一个响亮地域品牌,也将是又一个新成长起来的百亿产业。
春风乍起,春雷萌动,对于“长海扇贝”产业而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眼前——如今,国内预制菜产业迎来万亿级风口,大连抓住良机,正在积极创建“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而作为大连海鲜主力产品之一,长海扇贝将大有作为。据了解,“长海扇贝”加工品有蒜蓉粉丝贝、速冻半壳贝等,尤其是蒜蓉粉丝贝预制类产品市场占有率与消费者接受度都比较高,财富潜力无限。要知道,现在,国内预制菜领域不乏百亿级超级大单品,“长海扇贝”产业能够助力蒜蓉粉丝贝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单品吗?借势成长,“长海扇贝”品牌能够叫响全国乃至全世界吗?
这个春天,我们满怀期盼……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读懂农民丰收节里的中国气派
【读懂农民丰收节里的中国气派】五谷丰登秋正浓,稻香蟹肥喜庆多。九月的神州大地,田畴叠翠流金,沃野岁稔年丰。伴随着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如约而至,亿万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美丽乡村的鸟语花香,聆听丰收中国的交响乐章。
2022-09-22综合资讯精选
读懂农民丰收节里的中国气派
【读懂农民丰收节里的中国气派】五谷丰登秋正浓,稻香蟹肥喜庆多。九月的神州大地,田畴叠翠流金,沃野岁稔年丰。伴随着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如约而至,亿万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美丽乡村的鸟语花香,聆听丰收中国的交响乐章。
2022-09-22综合资讯精选
我国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十年来,我国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划定并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2022-09-20综合资讯农业头条
我国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十年来,我国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划定并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2022-09-20综合资讯农业头条
自然资源部:2021年耕地总量净增加 耕地减少势头初步遏制
9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就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举行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介绍,十年来,自然资源部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划定并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2022-09-20综合资讯农业资讯
自然资源部:2021年耕地总量净增加 耕地减少势头初步遏制
9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就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举行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介绍,十年来,自然资源部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划定并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2022-09-20综合资讯农业资讯
农业农村部部署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2-09-19综合资讯今日焦点
农业农村部部署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2-09-19综合资讯今日焦点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京启动
9月13日,由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林草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起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京启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侯顺利、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以及商务部、国家林草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管机...
2022-09-13综合资讯最新资讯